肉鸡如何育雏
2025-07-21 11:17:16
肉鸡的育雏
雏鸡的选择
健康的雏鸡腹部收缩良好;体格大小匀称,软硬适中,不是大肚子鸡;脐带吸收良好,没有血迹遗留;泄殖腔周围干净,没有黄色粪便凝污;喙、眼、腿、爪不畸形;反应灵敏,握在手中有弹性和挣扎力,叫声洪亮。
育雏前的准备
鸡舍面积适宜。将鸡舍和用具消毒;检修保温设备;铺设垫料等。养鸡用的饲料,最好预先根据饲养鸡的数量、品种的要求,在育雏(雏鸡)未出壳前准备好。
育雏时应打扫干净四周墙壁和地面,要用0.5%氨水或用2%至3%的火碱水喷洒消毒。有条件最好使用每立方米福尔马林14毫升、高锰酸钾7克熏蒸消毒。各种用具,如保温伞、食槽、水槽等,可先洗净一起消毒。鸡舍消毒后,间隔时间不应少于一周。进雏前要进行升温,观察温度能否达到要求。
饮水
初生雏初次饮水称为“开水”。一般开水在开食之前。一旦开始饮水之后,就不应再断水。
雏鸡出壳后不久即可饮水。饮水推迟会发生“牢口”(脱水)。故在雏鸡入舍安顿好后三小时内,让鸡饮5%至8%糖水。在15日龄内,饮用温开水。饮水时,可把青霉素、高锰酸钾等药按规定浓度溶于饮水中,可有效地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。15天后饮冷水,但水温应和室温一致。
鸡的饮用水必须清洁干净。饮水器必须充足,并均匀分布在室内。饮水器距地面的高度应随雏鸡日龄增长而调整。
开食
一般开食多在出壳24小时内进行。实地饲养时,雏鸡饮水1至2小时后开始喂料。
雏鸡饲料营养要丰富、全价,易于消化吸收;饲料新鲜,颗粒大小适中。另外,在饲料中加入0.2%至0.3%土霉素或0.02%的痢特灵(立特灵),以控制鸡白痢疾的发生。
饲料充分拌匀后,放在消毒过的报纸、深色塑料布上或饲料浅盆内饲喂。从第二天或第三天起,开始逐渐应用饲料槽。间断往饲料槽内加饲料,以吸引雏鸡前来采食。每天取走1至2个原先使用的饲料浅盘。6至7天后,不再用饲料浅盘饲喂。食槽数量要充足,以提高鸡群的整齐度。
及时更换配合饲料。开始2至3日后改喂配合饲料,以满足肉鸡迅速生长的需要。
饲喂次数
一般3日龄内,每隔2小时喂1次,夜间停食4至5小时。3日龄后喂料次数逐渐减少,但每昼夜喂料次数不得少于6次。
保温与脱温
初生雏刚从孵化器内移出,体温调节器官尚未发育健全,需要靠育雏室温度来调节体温。所以,为了保证育雏所需的温度,必须控制温度相对恒定,不能忽高忽低。
温度适宜,雏鸡外表精神活泼,羽毛紧贴身体,食欲旺盛,活动敏捷,睡的姿态很均匀,平均地散布在热源的周围,不扎堆,也不散得过开。如果温度过低,雏鸡就会团集在一起或拥挤在育雏器的热源处,站立不卧,闭目无神,身体发抖,采食量减少,不时发出尖锐叫声。温度过高,幼雏撑翅伸脖,张嘴喘气,呼吸急促,饮水频繁,大部分鸡雏远离热源,食欲下降。
冬季深夜外界温度较低,且雏鸡正处在休息状态,育雏温度要提高1度至2度。开始时的中心温度是35度。经过一周饲养,雏鸡已很活泼,这时可以放大行动范围,使温度下降到34度。雏鸡发育正常,以后每周降低2度至3度。4至5周龄时,保温25度就够了。
脱温后的整个饲养期,室温在22度至25度时,对肉鸡生长发育最为有利。
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。在开窗前,适当提高室内的温度,同时在地上洒些水增加湿度。这样有害气体和污浊的不良气味可随水汽的蒸发带至窗外。交换空气时,进气口不能使风直接进入,最好通风时打开窗户或其他屏障,不使冷风直接吹在雏鸡身上。空气流通速度每秒0.2至0.3米,最大为每秒0.5米。特别要注意那些鸡不经常活动的地方和门窗下,检查有无漏风。
秋冬育雏天气越来越冷,不但要做好早期保温,而且还要做好后续的脱温工作。所谓脱温就是停止加温。当雏鸡逐渐长大需要脱温时,要逐步下降温度,但不要一次就把温度下降很低。温度突然变化,鸡群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。